close

2012/12/9 的星期六讀書日 [星期六讀書日] 121208-《科技想要什麼》 What Technology Wants

第十三章 科技的軌道

p.330-331

演化之美對我們施了魔咒。根據心理學家佛洛姆和知名的生物學家威爾遜指出,人生天生就有親生命性,一生下來就深受生物吸引。這固有遺傳下來對生命和生命過程的喜好培育人類更熟悉自然,因此前人能存活下來。學習到荒野中的秘密,讓我們充滿喜悅。人類祖先世世代代在林中行走,尋找夢寐以求的藥草,或追蹤少見的綠色青蛙,感到滿心歡喜;問問採集狩獵的人在野外消磨的時光吧。懷著滿腔熱愛,我們發現每種生物都慷慨付出,還有生物教導我們的偉大課程。愛意仍瀰漫在我們的細胞中。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在都市裡養動物伴侶和種盆栽,即使超市的食物比較便宜仍要自己種菜,喜歡在擎天大樹下靜坐沈思。

但同樣地,我們天生也有親科技性,受到科技吸引。從聰明的人族轉變成智人,中間的促成因素就是人類的工具,在人類的核心,我們天生就喜愛人造物品,就某種程度來說因為人也是造出來的。也因為所有的科技都是我們的下一代,所以我們愛自己的孩子,每個都愛。我們不好意思承認,但至少在某些時刻我們對科技充滿熱愛。

科技想要什麼 What Technology Wants

ISBN: 9789862620793 

照例。此篇是回應松露玫瑰阿姐的星期六讀書日 ^^

 

http://trufflerose.pixnet.net/blog/post/28366680

2012_0916_RunningBook

 

12/2(日) 雨好大
開始看書 《科技想要什麼》What Technology Wants ,作者是Kevin Kelly。一口氣看了一百多頁,大概1/4吧。這本明明是貓頭鷹出版社,印刷卻實在是很不妙。偶爾就來個一兩頁字對不正的,就差那麼一點點,糊糊的,看起來不太舒服。

 

12/8(六) 新竹又是大雨好冷喔
週一就得還的書,因為印刷,進度不到一半。><

作者以「科技體」來描述,蠻有趣的概念。

 

12/9(日) 路過信義誠品的翰林茶館攤位時,看到廣告背板想到的:

第九章走向必然(p.188-201) 提到:

演化的必然,發明會同時出現,像是燈泡其實也不是只有愛迪生先發明。

同樣的發明,在幾百年前,完全沒相連的陸地上,兩地都會出現。昨天突然覺得,感覺上,跟「誰第一個發明珍珠奶茶」類似。台中春水堂和台南翰林都強調是第一名,但或許,這只是飲料發展的必然~~~~?

 

12/13(四)

這本圖書館借來的書,過期了,可是還有點捨不得還。因為還了,重排預約,再拿到,大概書就多多少少沾染上油油,翻書時會好想洗手咧。

 

12/17(一)凌晨

oh, 終於看完了《科技想要什麼》What Technology Wants. 書已經過期了, 對下一個預約者真抱歉~>< p.373-378 延伸閱讀, 每本書還稍微簡介了一兩句話. p.379-418是參考書目, 相當詳細的列出了觀點的出處. 封面是作者本人的照片, 看著封面, 會覺得好像作者看著你, 就會乾脆翻到背面去, 哈.

 

12/17(一) 回在FB上的:

書裡面提到N次 Amish, 不過我實在沒時間打出來, 書就得還囉~ 看完這本書對 Amish 對科技的態度多了一點瞭解, 蠻有趣的. 有些Amish教派, 會先實驗科技對他們的影響, 再來決定是否接納喔. ^^

 

 

p.70-71 第三章 第七界的歷史
我決定要研究一下,住在都會區(比方說舊金山)的後現代都市居民能找到多少種古老的科技產品。一百年前沒有電力,沒有內燃機,高速公路不多,除非透過郵局,否則少有機會和遠方的人互通消息。但透過郵政網路,想要什麼產品,幾乎都可以從蒙哥馬利華德發行的目錄訂購。我手上有一本翻印的目錄,褪色的新聞紙彷彿埋葬了古老的文明。然而,很快就能發現,這本郵購目錄上列出的數千種商品目前仍在販售中,很令人驚訝吧。雖然風格不一樣,基本的科技、功能和形式仍保持不變。皮靴配了小玩意兒,也還是皮靴。

我給自己訂了一項挑戰,以一八九四到九五年間蒙哥馬利華德目錄上某一頁為樣本,要找到上面所有的產品。翻過了六百頁後,我選了算是典型的一頁,上面全是農具。跟其他頁上的爐具、燈具、時鐘、筆和槌子比起來,這些過時的工具現在應該更難找到。農耕工具看起來就像某些恐龍?誰需要手動的玉米芯去殼機或調漆機?我根本不知道是什麼。如果我能買得到農業時代這些老舊的工具,那就表是消失的科技產品其實不多。

要在eBay拍賣網站找古董,當然不費吹灰之力。我要試驗能否找到全新製造出來的相同設備,才能證明這些物種仍能存活。

結果讓我大吃一驚。幾個小時內,這本百歲暮路上列出的所有產品都找到了。每項古老的工具都有新的化身,也能在網路上買到。沒有一項絕種。

我還沒一一研究為什麼這些產品能夠存活,但我猜大多數的工具都經歷了類似的情節。農地仍在耕作,過時的工具都被收起來,一切採取自動化,但大多數人仍用最原始的手動工具,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工具堪用。

122545086 122545086 122545086 122545086 122545086 122545086 122545086 122545086 122545086 122545086 122545086
p.143-144 第六章 命中注定

智人是趨勢,不是實體。

人類是一個過程,向來便是如此,以後也不會改變。所有的生物都要經歷某種變化。而人類尤其變化多端,因為在所有(人類已知)的生物中,我們最不受限。我們政要開始一段演化的過程,就像過去的智人一樣。科技體源自人類,而人類也是科技體的後代,並透過加速的演化,我們就是演化注定的結果,再沒有別的解釋。發明家兼哲學家富勒曾說:「我似乎是個動詞。」

我們可以照樣造句:科技體是趨勢,不是實體。科技體是趨勢,不是實體。科技體和組成的科技與其說是偉大的製品,不如說是偉大的過程。終點還沒到,一切仍在變遷,唯一有意義的只有移動的方向。所以,如果科技體有方向,是哪一個方向呢?如果科技更重要的形式必然會出現,皆下來還有什麼?

122545086 122545086 122545086 122545086 122545086 122545086 122545086 122545086 122545086 122545086 122545086

p.147 第七章 趨同

必然!又聽到這個詞了。在同一個時刻,同樣的發明到處顯現,表是科技的演化就跟生物演化一樣,會合在同樣的方法上。果真如此,那麼要是我們能將歷史倒帶後重播,每次從頭播放,相同順序的發明應該會按著相近的次序展示出來。科技必然會出現。最初的型態出現後,進一步表是這種科技發明有一定的方向或傾向。這種傾向並不完全取決於發明的人是誰。

的確,在科技的各個領域上,我們通常都會發現同時出現的相同發明,彼此之間並無關聯。如果這種趨同現象表是這些東西必然要發明,看起來發明家只是管道,讓一定要出現的發明物通過。我們會認為發明的人換成另一個人也沒關係,不過也不是誰都可以。

122545086 122545086 122545086 122545086 122545086 122545086 122545086 122545086 122545086 122545086 122545086

p.358-359 第十四章 沒有結局的遊戲

科技讓各人有機會可以明白自己的身份,更重要的是我們能變成什麼樣的人。每個人終其一生都會獲得個人獨有的一組潛能、靈活的技巧、未成熟的洞察力和別人無法分享的潛在體驗。就連共有DNA的雙胞胎也不會有一模一樣的生活。盡可能放大自己的才能時,你就會發光,因為其他人都沒有你的能力。全力發揮獨特的技能組合,沒有人能模仿你,那就是你最受人重視的地方。把才能釋放出來,不表是你能上百老匯唱歌、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或者贏得諾貝爾獎。這些備受矚目的角色只是三種成為明星的老掉牙方法,經過精心設計,是受到限制的特殊機會。流行文化誤把明星角色當成成功人士的命運。事實上,這些傑出的地位和明星身分可能會變成監牢,別人勝出的方式反而變成你的束縛。

在理想的情況下,每個來到這世界上的人,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長處定位。一般對機會的看法並非如此,但這些讓人有所成就的機會叫做「科技」。琴弦振動的科技為小提琴音樂名師開展了(創造了)可能性。

122545086 122545086 122545086 122545086 122545086 122545086 122545086 122545086 122545086 122545086 122545086

p.361

世界上的機會增加了,就有更多人能來製造更多的機會。那就是自主創造奇妙的循環,讓下一代不斷地強過自己。手中的每項科技都代表文明(所有活著的人)得到另一種思考方式、對生活的看法和選擇。實現出來的想法(科技)放大了我們必須在其中建構生活的空間。輪子這種簡單的發明釋放了數百種相關的新想法。從輪子發出了馬拉運貨車、製陶轉輪、轉經輪和齒輪。這些發明又啟發了數百萬有創意的人去釋放出更多想法。在過程中很多人透過這些工具寫出了他們的故事。

122545086 122545086 122545086 122545086 122545086 122545086 122545086 122545086 122545086 122545086 122545086

作者序 寫給台灣的讀者 凱文.凱利

第一章 大哉問

第一部 起源
第二章 人類的生活,來自人類的發明
第三章 第七界的歷史
第四章 反熵崛起

第二部 規則
第五章 深層的進步
第六章 命中注定
第七章 趨同
第八章 聆聽科技的聲音
第九章 走向必然

第三部 選擇
第十章 大學炸彈客有他的道理
第十一章 阿米希翻修家給我們的啟示
第十二章 尋求同樂

第四部 方向
第十三章 科技的軌道
第十四章 沒有結局的遊戲

致謝
延伸閱讀
參考書目
中英對照表

 

 

ps. 除了先前提到的印刷小瑕疵,p.19和p.21各有一個錯字。後面都沒有看到了耶~

 

38/365

arrow
arrow

    精靈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